阔别七年之回国感想

Gonna meet a lot of old friends next week! 
 
     上面这句话是两个多星期前写的,此次回国的感想从一下飞机那会儿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写下来,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二号了。在国内的短短两个星期,除了和家人一起过年以外,还去了丽江和香格里拉(照片另贴),还有无锡和杭州,还和几个小集团的朋友们分别聚了聚。遗憾的是即使从第一天忙到临上飞机前一天,还是有好几个老朋友没机会见到面、和高中同学的第二次聚会也没有安排。
     我们在十八年来上海最冷的那天登陆上海,回国第一印象:上海还是个大工地,一切为了世博会。身在浦东,所以浦西没怎么去,但是从外滩到浦东,已经感受到到处在建设。浦东的每一条高速路的交叉口,都在加建立交桥,陆家嘴的隧道口外乱七八糟,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该怎么开车,听说延安路隧道还要扩建。外环线有几处也在施工,害得我们从杭州回来的时候差点迷了路。外滩就不用说了,十几年前的那次拓宽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为了世博会,外滩的所有车辆都将走入地下,以后地面上将是行人徜徉的林荫大道。南京路亨达利到冠龙后面那片地已经拆迁了。还有数不清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上海的地下将是一片空荡荡。在一次饭局中,叼着雪茄的老同学居然告诉我他正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作,哇,特大利好,明年的门票有着落了。
     第二印象,国内的人民有钱,而且是很有钱。七八年不见,众多的同学们有车的就不在话下了,还有不少已经有了二房三房,包括市中心的公寓和城外的别墅。以上海市区房价两百万计,这部分同学都已经是multimillionaire的身价了,虽然经过过去两年的超级熊市,可同学们的生活依然很滋润。每年的海外旅游,欧美已经都是过去时了,现在需要开发的是非洲和南美;有孩子的都在琢磨着送去私校、双语学校;孩子大的开始想着投资移民、送孩子去欧美名校,甚至提前退休……同学们都个个发福,膀大腰圆,所幸的是基本都不见老、而且绝大部分身体都很健康。
     第三印象,国内的东西贵,很贵。出租车还是比较便宜,地铁不便宜倒也四通八达,同时也惊见地铁之拥挤,听说上下班高峰能两只脚着地已经很幸福了。走进商场,还只是离旗舰店两个街区的普通商场,一转眼一千块钱没有了。抬头一件大衣两千元,低头一双皮鞋也要两千元,不知道大学刚毕业的能怎样置办自己的行头。回国第二天在附近看到新开的肯德基也有中式早餐了,一吃才知道绝对是星巴克价位的早餐——两块钱一根袖珍油条里面是最有特色的东西。去饭店吃饭,一桌没一两千块是拿不下来的,承蒙老同学老同事们的盛情,我在上海这几顿都基本是白吃了,希望哪天他们能不远万里到加拿大来给我一个回请的机会。
     第四印象,国内的交通很乱。一月份中国终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大小城市到处是簇新的私家车。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一直紧紧抓着车门上的扶手,后面几天坐出租车时终于忍住了没有系保险带。路上的小车是最没有规则,最没有耐心的,路口来自四面八方的笛声让人兴奋。不被车撞似乎是交通规则的底线,过马路要走横道线但是绝对不要期望转弯的车辆会停下来等你。不管新司机老司机,只要有空档就往前插,不管地上有什么分隔线。你不插上去,旁边的车就会马上插到你前面,后面的车同时会狠命地嘀你打大光灯闪你。开车成为一种博弈,规则不再是参照物,只要你判断出你能胜出,就要毫不犹豫地踩下油门。
     国内的新生事物也不少,下面就是所见一则:

     后记:今天(三月一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比较上海的速度效率与孟买的民主自由——上海和孟买。原始文章出自闾丘露薇的博客。现摘一段如下:

“那位教授让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到底是需要上海的速度和效率,还是要孟买的民主和自由?他也讲了一个笑话,作为外资到上海投资,认识市长一定ok,到孟买投资,认识市长也是白搭。台下的争论很多,有的认为,为了取得经济的发展,牺牲一些群体的个人自由和权益是必需的,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对这些人进行补偿,孟买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上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反对地认为,如果不能够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益和自由,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