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事故中的地名解析
关键词:Prefecture 是日本的国以下的二级行政单位(subnational)。日文是“県”,中文对应译为“县”。日本全国有47个二级行政单位(都道府县),其中包括43个县。我们在第一天NHK的英语海啸新闻直播中频繁听到“Miyagi Prefecture”这个地名,就是说海啸的重灾区“宫城县”。
为了在此次事件中及时了解新闻动向,并且能把英语的读法和汉字地名对应起来,我做了如下表格:
Miyagi Prefecture | 宫城县 | |
Sendai | 仙台市 | |
Natori | 名取市 | Natori River 名取川 |
Onagawa | 女川 | 女川核电厂 |
Iwate Prefecture | 岩手县 | |
Kamaishi | 釜石 | |
Kesennuma | 气仙沼 | |
Fukushima Prefecture | 福岛县 | |
Fukushima | 福岛市 | |
Sukagawa | 须贺川 | |
Minamisoma | 南相马 | |
Fukushima Daiichi | 福岛第一核电厂 | |
Fukushima Daini | 福岛第二核电厂 | |
Miyasaki Prefecture | 宫崎县 | |
Kagoshima Prefecture | 鹿儿岛县 | |
Shinmoedake | 新燃岳 | 新燃岳火山 |
Shizuoka Prefecture | 静岡県 | |
Fujinomiya | 富士宮市 | |
Chiba Prefecture | 千叶县 |
参考链接:
Solar and Snow
LOMO风格的数码照片
先上照片,还有一个链接,其他的慢慢写。
http://www.digital-photography-school.com/how-to-make-digital-photos-look-like-lomo-photography
原照,呵,本来就比较LOMO化:
光影魔术手LOMO化后的照片:
下面开写我对LOMO的理解。
LOMO源自于前苏联的一家光学器材生产商的名字——LOMO(ЛОМО),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Оптико-Механи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的缩写,英文是这样的: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或者Leningrad Optical & Mechanical Union,意思为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盟。现代意义的LOMO则变成了Let Our life be Magic and Open,中文翻译为“乐魔”。两者有什么联系呢?Google一下吧。
严格意义的LOMO是胶片的,从来没有数码的LOMO,而且近期也不会有——Lomography does not plan on producing any digital cameras in the near future. Film isn’t dead, so spread the analogue goodness! 这是来自LOMO官网的答复(http://www.lomography.com/about/faq/1327-will-lomography-ever-make-a-digital-camera)。正宗的LOMO相机就是LOMO的LC-A,还有认可的兼容产品,如Diana和Holga。胶片是必须的,120/135 正片或负片;正片可以负冲,负片可以正冲,本来应该正片用E-6,负片用C-41,用错了药水就对了,因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所有市面上的数码LOMO相机都只是“数码化”的LOMO相机。好比顶上链接里教的PS做法我用光影做的变化,都是在数码相机外用电脑做了LOMO化;而那些所谓的LOMO数码则是在芯片上就做好了程序,按照一定的算法把拍下的照片LOMO化后存到记忆体里……
LOMO有哪些特点呢?
这里是官方的LOMO准则和网上抄来的中文翻译:
1. Take your camera everywhere you go | 1、随身携带。 |
2. Use it any time – day and night | 2、随时使用——无论白天或黑夜。 |
3. Lomography is not an inteference in your life, but part of it | 3、LOMO是生命的一部分。 |
4. Try the shot from the hip | 4、拍,随心所欲。 |
5. Approach the objects of your lomographic desire as close as possible | 5、尽可能地接近你期望中的物体。 |
6. Don’t think | 6、不要思考。 |
7. Be fast | 7、快速。 |
8. You don’t have to know beforehand what you captured on film | 8、你不需要预先知道你会在照片中得到什么。 |
9. Afterwards either | 9、随便组合你的照片。 |
10. Don’t worry about any rules |
10、不要理会这些规条。 |
在研究中,还找到几个网站,包括顶上那篇的中文翻译:
http://heimaphoto.com/blog/how-to-set-photos-like-lomo
另一篇英文的PS方法:
http://photoshoptutorials.ws/photoshop-tutorials/photo-effects/lomography.html
还有PCHOME的春卷大侠的一篇很早的介绍文章: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21037.html
一个中文的LOMO网站:
http://www.yoho.cn/group/12788/
还有三个讨论板: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340080.html
http://wenwen.soso.com/z/q144662731.htm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920550/
回头接着写……
回想九月的意大利
2010年出去跑了四个地方:夏威夷、纽芬兰、意大利和加勒比游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大概是很久以来第一次和很多朋友一起出远门旅行吧,原来都是利用长周末就近在省内租个度假屋或者是露营地,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旅行。这次去意大利,一行六人,完全依靠公共交通,在网上购买了飞机票和绝大部分火车票。从多伦多直飞罗马,再转到威尼斯,然后一路南下,去了佛罗伦萨、比萨、罗马、庞贝、苏莲托,最后的高潮是波西塔诺(Positano,也有译作波色太浓的)和阿玛菲海岸(Amalfi Coast)。我们两公婆一路拍了超过三千张照片,实在是没有时间整理,只上传了一部分,在我的picasa欧洲相册里。
近日在网上闲逛,倒又发现了几个相关的网友相册和贴子,不禁想在这里转贴一把并且评论一番。
第一个是这位来自硅谷自称土老二的网友,也是从北到南,他没到威尼斯却去了Assisi, Napoli, Capri和Monte Cassino,可以说异曲同工。他是用自己的网站,设计简单,没有花里忽哨的flash啊什么的,颇有泡沫前的风格。照片也不是太多,但每一站都有一些,分类很精细,应该是挑选过的。所以第一推荐,网址在此:
http://www.tulaoer.org/2-Landscape/Italy.html
第二个来自新浪博客,作者貌似去过不少地方,拍的照片也都不错,好象还是媒体人士。给个网址先 意大利精髓——不为人知的Amalfi/Positano ,另外还有一篇希腊的游记也不错 圣托里尼——行走在蓝白之间 ,反正我也在新浪那边都一并转贴了。
第三个是在雅虎香港的一个博客,也是一位行走了不少地方的女同学,和上面第二位有点相象。但不过这位的網誌还包括了不少实用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下次再去一定会以此作为参考的。这里是她的 義大利篇 。
还有就是几个个人相册,仅供参考啦:
http://cid-12557efa990a56ca.photos.live.com/albums.aspx
https://picasaweb.google.com/ohbamboo
https://picasaweb.google.com/ohbamboo2
还有一个是要批评的,也是所见所闻的所谓摄影爱好者的一个通病——器材为上。就如几年前回国,在某旅游胜地,凡是个人,脖子上挂的必是单反。国内的数码单反真有单泛(滥)的意思了。这里有个例子,也是位去过意大利,去过波色太浓的,用的是佳能的5DII,镜头也不错,可是就会一招——光圈优先,瞳孔放大。绝大多数照片都用了f/1.8,快门都在千分之一以上,拍人物如此,拍景色也是如此,景深呢?景深去哪里了?风景照不是这样拍的,对焦在近处某个物体而让背景虚掉不是风景照、也不是单反应该有的效果。就把这当作反面教材来看吧:
http://www.soupis.com/thread-41072-1-1.html
同样的论坛上都是差不多志趣水平的爱好者,还有拿了莱卡去扫街的。无语。
话说回来,网络上也有水平高人一等的,也有以数量取胜的。最后这两位就是例子,后面这为好象还有点半专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