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写到第五篇了。昨晚这家位于德法边境的Mercure酒店真是不错,第二天的早餐什么都有。不但餐厅装修一新,而且水果、面包、酸奶、蛋糕、培根、肉肠,鸡蛋,样样都有,反正你能想到的西式早餐里各种吃的喝的都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而且温度适当。我得找个链接,好好表扬一下这家酒店。
离开这个位于德法边境的小城,我们的下一站是慕尼黑——德国第三大城市。虽然看看欧洲才那么大地方,可去慕尼黑也整整开了一天,幸好一路上都在看“五姨太”的故事,就没觉得时间过得慢。下午日头偏西了,我们才到慕尼黑附近的一家华人餐馆吃午餐。这是一家北京风格的饭店,店堂不大,却摆满了各种象是从颐和园搬来的装饰品,连椅子都是放上大红靠垫的那种。菜色一般般了,反正远在德国,除了接待象我们这样的团餐生意,也没多少人知道真正的北京菜或者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饿了大半天了,不管什么菜上来,都是狼吞虎咽地一扫而光。
吃了午餐,我们也差不多到了慕尼黑。大巴开到很僻静的大马路边,在一个类似炮楼城墙(Valentin-Karlstadt Musäum)的附近停了下来,导游就带着我们一行左拐右拐地穿过小路和弄堂。哈,这里真的有弄堂,那个希特勒发迹的Hofbräuhaus(HB)啤酒屋就在一条弄堂里。再往前转了几个弯,就看到著名的玛利亚广场(Marienplatz)。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相比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上海的人民广场,这里所谓的广场都是小小的。就算前苏联红场上的阅兵式,也只是看到坦克从小巷里开出来,行进到相对宽阔的地方,就叫做广场了,一点都不够过瘾。
因为是圣诞节期间,这里和斯特拉斯堡一样,玛利亚广场上有圣诞市场,也是搭了好多铁棚子,卖各种圣诞节的装饰品、礼品和热的红酒。很多摊位都装饰得很有节日气氛,还有热气腾腾的红酒,来驱赶的寒气。在欧洲各处游荡,有个感觉就是很多地方都是阴阴的,透着一股神秘感,英法德都是如此,古旧斑驳的建筑配着神秘的雕像,教堂的拱门和巨大的穹顶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后面几天再听说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故事和存放家族成员内脏的教堂地下室(头和身体存在别的地方。what a freaking family!),就更给人一种暗黑时代的感觉。对一个读过三国聊斋西游记的中国人来说,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太神秘而不可理解了。
玛利亚广场旁边的新市政厅钟楼上的彩色木偶是当初为了纪念“战胜”鼠疫和国王大婚庆典而设置的。如今每天三次,这些装扮成当时大婚时的木偶人物就会自动进行报时表演,成为一景。而广场中央,有玛利亚圆柱,圆柱的顶端有金色的玛利亚像,圆柱基座的四角有戴着战盔的天使与各种怪物决斗的雕像。看来慕尼黑的市民是希望神、天使和先王一起来保佑平安和兴旺。
从市政厅的另一边转过去,除了街边的圣诞市场外,循着小路走进去,还能在附近找到两个著名的景点。一个是圣母大教堂,另一个是皇宫。圣母大教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两个绿色的洋葱屋顶。而在这些小街里转悠的时候,忽然间会看见一两幅似曾相识的画面。象下面这条小街和两旁的住宅,就颇有上海西区上只角的感觉。
再往前走,经过一个花园,就看到一个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雕像,广场的另一边就是巴伐利亚时期的皇宫(Residenz)。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这边的街道上行人稀少,走进皇宫的接待处,正好碰上他们关门。在门口转悠的时候,我们溜进了一处大厅,门边的守卫在似睡非睡地打着盹,估计他是忘了时间,就让我们进去了。可惜大厅里搭着脚手架,只有在角落里放着几盏射灯,照着壁上画着的各种历史故事。画很大,如果在光线好的时候应该是很有气势的。可惜了,跟巴士旅游就是这样,大部分时间都是赶路,到了一个地方不是太早就是太晚。这冬天的日头又短、又遇上圣诞节,主要的活动就只能在市场里瞎逛了。
天慢慢地黑下来,肚子也有点饿了,我们就循原路返回去找那个著名的啤酒屋。回到玛利亚广场的时候,正好碰上几个披着羊皮、戴着怪物面具的人在巡街,他们一边敲着锣、一边吆喝着,还专门冲着小孩走过去,可是这里的小孩一点都不怕,还跑上去扯他们的羊皮。不知道这都有什么出处。
走回到小街上,找到了刚才路过的Hofbräuhaus啤酒屋。这时候里面已经很热闹了,一点都没有冬天寒冷的感觉。因为刚才那位北京来的团友为我们多争取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在这儿尽情享用正宗的德国啤酒和猪肘了。这间啤酒屋很大,有两三个大厅组成,上面是拱型的浅色屋顶,墙上画有HB的标志,还挂了些名人的画像。大厅里的桌子都是长条形的,两边也是长条形的椅子,每桌大概能坐六到八个人的样子,和公园里的野餐桌很象,做工不是太精巧也看得出有年头了,上面不乏坑坑洼洼还有各种到此一游的题字,但是感觉还挺干净。我们看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和别人共用的桌子。等我们挪到里面坐下,服务员也拿着餐牌过来了。忘了他们的餐牌是什么样子的,是德语还是英语,有没有照片,好象我们是指着别人桌上的东西点的餐。看着他们的份量还是挺足的,我们俩就点了一扎啤酒和一份猪肘,还多要了一个杯子和一份餐具。这里的猪肘应该是烤出来的,貌似比安省圣贾克伯的要正宗多了,套餐却和北美的差不多,一份主菜,一点蔬菜色拉和土豆泥。因为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经忘记了猪肘和色拉是什么味道了,只记得它那里的土豆泥是有纤维在里面的,不知道是不是土豆和某种蔬菜的混合品。很快,肉和菜就都吃完了,啤酒也没了,就和猪八戒吃西瓜那样,还没品出什么味道就到肚子里了。又看了会儿乐队的演奏,我们就往集合地点赶了。这天晚上应该是在慕尼黑附近的一个小酒店住下的,没有太大的印象,好象就和北美的motel差不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