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散记(十五)

这个应该是中欧游记的最后一篇了,断断续续、啰啰嗦嗦写到了第十五篇,怪不得前几天有朋友问我们究竟去了几天,其实前后一共就十天,时间很短,想不赶路都不行。

昨天下了半天雨,今天早上又得重上城堡山,去看建在南边的老皇宫。很多人都在山下的隧道口旁边等着坐缆车上山,今天天气很好,我们还是沿着昨天下午走过的路步行,实际上也用不了几分钟就到了山上。

山上这一边的建筑有好几个部分组成。主要有以前的皇室的住所,就是和布拉格的总统府差不多的四方形的楼房,中间有个庭院的那种。旁边还有些小型的博物馆,再外面有一片地正在整修,好象也是把地基全部挖开的那个样子,和我们第二天在Gyor看到的很象,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上面重造原来的建筑。欧洲不少地方都喜欢把旧建筑上有历史的地基部分保留下来,和新的建筑整合在一起。巴黎的卢浮宫有一个角落就是这样,还有后来我们去的斯德哥尔摩的皇宫下面也有一个地方展示原有城墙的样子。

再往南一点就是旅游书上经常能看到的屹立在城堡山上的那个有穹顶的建筑群,现在是国家美术馆、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今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所以这里的节日气氛比较浓厚,庭院里都搭了一排排的小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就是我们昨天看到的西方“庙会”。因为我们今天还要去佩斯那边看看,所以就没有去参观博物馆,直接从另外一边,经过一个象卫城一样的地方,从原来的车马道下山了。

回到人们排队坐缆车的地方,马路对面就是链子桥了。今天风大,过桥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给自己拍照,只能给镇守大桥的石狮子拍了几张照片。这座桥建于十九世纪中叶,是布达佩斯城内在多瑙河上的第一座永久性的大桥,它本身不仅在工程上,而且在艺术上也是当时的顶点之作。链子桥之于中欧乃至欧洲,就象布鲁克林大桥之于纽约,外白渡桥之于上海一样。

过了桥就到了佩斯,再往前走就到了城东最大的教堂——圣史蒂芬大教堂,是为了纪念匈牙利的第一位国王史蒂芬,当地语言称作伊什特万,所以也叫圣伊什特万大教堂。这并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完成于上世纪初,属于新古典主义设计,和布达佩斯的其它几处名胜一样,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的匈牙利繁荣的象征。其实奥匈帝国这半个世纪的繁荣,部分应该归功于当初促成奥匈联合的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皇后茜茜公主。

从大教堂出来,转个弯就到了著名的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这是一条象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样漂亮宽阔的林荫大道,从圣史蒂芬大教堂南面的那个路口一直延伸到英雄广场和城市公园。两边都是差不多高度,式样大同小异的新文艺复兴宫殿和大楼。大街的下面是欧洲大陆第一条地铁线,早于法国巴黎,可见当时布达佩斯的繁荣程度。

这次出游,我们没有打算坐公共交通,所以今天就基本靠走了。因为还是早春时节,行道树都还没有长出叶子,明媚的春光就直接照到路上,城里风也没那么大,暖洋洋的,正合适在林荫大道上漫步。路上引起我们注意的有几个地方,第一是音乐厅,门口有李斯特和其他匈牙利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第二是大道尽头的英雄广场,第三是恐怖制度博物馆(Terror Háza)。这个博物馆位于安德拉什大街60号,它包含有关20世纪匈牙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独裁政权的展品,也是这些制度的受害者纪念馆,包括在这座建筑物内被拘留,审问,酷刑或遇难者,博物馆于2002年2月24日开幕。这个博物馆让人感到震撼的有几个地方,第一是位于屋檐上巨大的代表法西斯主义的十字箭头和代表共产主义的五角星和TERROR字样,第二是树在门口人行道旁用铁链做成的铁幕,第三是嵌在博物馆外墙上的受难者们的照片,第四是在展厅里的一具真实大小的坦克,象征着制度的高压和武力。

走到大道的尽头,前面一下子宽阔起来,马路的对面左右分别是美术博物馆和艺术宫,广场中央的一群青铜雕像护卫着天使柱,远处两段拱型的回廊里有十二座匈牙利各时期的英雄雕像,回廊的上方还有四组天使的群雕。天使柱下面的这群雕像很有意思,他们是骑在战马上的七个古代匈牙利部落的的领袖。其中的几位,尤其是最前面的,无论从相貌还是衣饰,怎么看都象中国的戏剧绘画里描述的匈奴人的形象。大概他们中间真的有被蒙古人赶到多瑙河边的匈奴部落吧。

太阳有点偏西了,风也大了起来,于是我们离开英雄广场往回走,走到一半又沿着Teréz körút往西。这条路两边一商店为主,今天是节日,大部分都不开门。路过火车站的时候进去看了看,比较旧一点,也没有什么人。倒是旁边的一家麦当劳相当有气势,在一个小型体育馆大小的独立建筑里,错层设计,两面都是落地大窗。

再往前到玛格丽特桥堍向左就是议会大厦,虽然我们没有参观的计划,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议会大厦的参观入口不在这一边,而且大厦面朝多瑙河门口的人行道是不开放的。所以我们直接走到河边,这里风比较大。经过议会大门的时候,发现河边的人行道上有好多鞋子放在那里。走近了才发现这些都是铁制的雕塑,看介绍才知道这是纪念二战期间在匈牙利被纳粹杀害的几十万犹太人,其中就有被枪杀后推入多瑙河的。另外一个我们错过的的是议会大厦附近的纳吉的塑像。在匈牙利事件中,当时的总理纳吉·伊姆雷和其他领导人被苏联军队以反革命罪处决,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得以平反昭雪。

历史总是沉重的,但是这里的人民以各种形式记录了历史,让历史不再重演。

过桥回到布达,在河边拍下了夕阳中的议会大厦和链子桥。我们的中欧之行就基本告一段落了。第二天一早开车回到机场,还了租的小车,还是坐荷兰航空公司的飞机,经阿姆斯特丹回多伦多。

中欧散记(十四)

从这次旅行经过的这些城市中我们发现,那些有历史的城镇,都有一条河流贯穿其中。布达佩斯也是如此,多瑙河穿城而过,一面是布达老城,另一面是佩斯新区。另外一个发现是,所有这些城镇里,都有一个城堡。大到布拉格、布达佩斯都有一个政教合一的城堡山,小到卢布尔雅娜、CK,都有一个城堡建在高处,一来显示其威严,二来易守难攻,是保护统治者的天然屏障。以前见到的萨尔斯堡、海德堡等地都是如此。除此之外,中欧的这些城镇,到处都可以见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教堂。一条河、一座城堡和无数的教堂可以说是中欧城镇的一大特点。

我们这次住的地方在多瑙河的布达这边,隔一条小街,背靠城堡山。后面三天的早餐都是在宾馆解决的,餐厅就在楼下前台的对面,大约有两个门面宽的地方,后一半是厨房。回来查资料,发现这家宾馆还附属一个正式的餐厅和会议厅,另外有一部分更廉价房间,大概是面向庭院的吧。很多东西还真不能只看表面的。当然,这里的早餐也是非常好的,应有尽有,而且后面一天大概是复活节的礼拜天吧,每个人的早餐桌上还有一块彩色包装的兔子巧克力和画有复活节彩蛋的餐巾纸。

今天是一路上最轻松的一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饭,在窗前看看多瑙河对岸的美景,睡个回笼觉,然后出发再上渔夫堡。今天的渔夫堡就多了不少游人,可我们还是去了昨天晚上照相的地方拍了几张。接着想去教堂看看,不料人家有特别的活动,外人免进。还好啦,听说有一年的一级方程车赛期间,组织者把整个山头都包了下来,一般的游客要是在那段时间不远万里而来,只能望山兴叹了。

离开Mátyás教堂继续往北走,旁边的希尔顿宾馆还保留了一面很古旧的教堂的山墙。再往前就慢慢的向山下走了,昨晚查到这面的山下有一个mall和超市,可以去补充一些给养。下山的路渐渐地就没有了旅游景点的特征,而更多地象是平常老百姓过日子的样子。因为是复活节的周末,两边的小店和办公楼都打烊了,公寓的大门都紧闭着,路上也没有什么人,时不时还有点下雨的样子。到了山下,经过一条大马路,对面就是那个商场。商场里非常热闹,虽然已经是下午了,可是连卖咖啡的地方都还是排满了人。我们吃了午饭、喝了咖啡,出来再往东,去超市转了转。忘了为什么要去超市了,反正这个不是最近的,其实在宾馆后面那条小路一直往北就有个更大的超市,门口还有一家披萨店呢。

那天下午虽然天不是很好,和昨天上午一样春雨绵绵,可我们还是想在找个地方逛逛。于是拿了伞先去链子桥看了看,再一起撑伞上山,不料雨越下越大,到了山顶,原本热闹的“庙会”,已经人去摊空。本来要收门票的地方也让随便进去了,我们瞎转了一会儿,就到那个绿色的缆车亭子里避雨了。和卢布尔雅娜相似,布达佩斯的城堡山也是有缆车可以直接上去的,不过这里的缆车要更加古典一些,木制外壳的缆车从山下隧道入口边直接到达山上巨大的鸟笼式的亭子里。虽然外面下着大雨,可是人们还是络绎不绝地坐着缆车上来,和我们一样,望望窗外雨中的老皇宫,读一读缆车的介绍,悻悻地原路返回。

天色将晚,我们下山找食。因为是周末、又下着大雨,我们只有在宾馆附近找了,很多饭店都早早打烊了,只有后面小街上的一家韩国料理还开着。奇怪里面的店员都是西人,不过还好有一桌小留和一家象是来旅游的东亚人,让我们放心了许多,上来的菜式都还算正宗。回宾馆查天气预报,明天是个好天,我们得把落下的大部分景点好好地扫一遍。

[待续]

中欧散记(十三)

布达佩斯是我们这次中欧之行的最后一站,这后面三天的亮点就是位于多瑙河边的维多利亚宾馆。当我们从城外开进来的时候,我还是一点方向感都没有,直到宾馆的门口才意识到,这家宾馆就在布达位于多瑙河边的第一条大街上,总共才三个门面那么宽。门口可以斜着停三四辆车,我们的运气还行,有两个车位是空的,我们就要了个牌子占下一个位子。进门上两个台阶就是前台,最典型的家庭旅馆那种样子,里面站一个人正好,站两个人嫌挤的那种。环顾左右,看得出这里是新装修过的。(回来后我还在YouTube上发现一个他们装修过程的短片,这是后话。)

忘了我们是在哪里订的这个宾馆,反正给他们看了预订单后就给钥匙了。电梯就在前台旁边,也是紧凑型的,最高到八楼,九楼的客人要自己走一层(不过九楼的房间好象都有阳台的哦),每层有三个房间,整个公共区域非常干净。进了房间,更是眼前一亮。房间是新装修的,而且很大,平板电视机嵌在墙里,宽大的写字台上面有一排各种各样的插座。卫生间更是现代设计,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虽然只有淋浴,但是在里面的感觉就是非常舒服。这些都还不是这家宾馆最亮的亮点,刚才说了饭店有九层二十七个房间,每个房间的落地窗都正对着多瑙河,站在窗边往左看,是白色的匈牙利议会大厦,往右看,是著名的布达佩斯链子桥,白天晚上任何时候都可以欣赏布达佩斯的两大景点。(见下图)

100_1953

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去著名的渔夫堡和老皇宫都可以绕到宾馆后面直接上山——有人称之为“布达佩斯城堡山”的——最多也就走十来分钟。走出宾馆向左(北),经过一条两边都是饭店的岔路,到后面的一条马路,这里稀疏地分布了几家各式的饭店,里面有一家还算正宗的韩国料理,除此之外就是住家和商铺。继续向北,经过一个小教堂后,就可以沿小区中间的台阶拾级而上,经过两次“之”字形的车行道,我们就到了渔夫堡的脚下,这里经常有旅游大巴来往停留,所以需要注意一下车流。从这里再往上走就都是渔夫堡的一部分了。下面贴一段维基的介绍:

渔夫堡(Halászbástya)是一个新哥特式和新罗曼风格的观景台,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布达一侧多瑙河河畔的城堡山,邻近马加什教堂。它修建于1895年到1902年之间,设计师是弗里杰·舒勒克(Frigyes Schule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渔夫堡近乎毁灭。1947年至1948年之间,弗里杰·舒勒克的儿子亚诺什·舒勒克负责了修复工程。从塔和观景台,可以看到多瑙河、玛格丽特岛、东面的佩斯,以及盖勒特丘陵(Gellért Hill)的全景。七座塔代表七个马扎尔人部落在896年定居喀尔巴阡盆地。渔夫堡得名于渔民行会,他们在中世纪负责守卫这一段城墙。这是一个观景台,有许多阶梯和人行步道。伊什特万一世的骑马铜像立于1906年,位于渔夫堡和马加什教堂之间。底座是奥洛约什·施特罗布尔(Alajos Stróbl)的作品,在弗里杰·舒勒克规划的基础上改进,为新罗曼式风格,表现国王的生活插曲。

所以这里就有三个著名的景点:渔夫堡、马加什教堂和伊什特万一世铜像。除此之外,在城堡山的这一侧,还有老市政厅等其它一些景点。当天晚上,我们还去了一家宾馆介绍的饭店,吃了顿还算正宗的匈牙利菜,这家的菜的味道还可以、量也正好。在我们快吃完的时候,大概是晚市刚刚开始,还一个钢琴手和小提琴手进来演奏当地的民歌呢。不过,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惯,譬如这里饭店的菜单和北美的大不相同。北美的饭店里,一般的主菜旁边都会放上些蔬菜,一来是点缀,二来是有个荤素的搭配。而这里,如果点了一块大肉排,周围要放点蘑菇啊土豆之类的辅菜、或者是加一勺肉汁,他们会另外问的,当然也都是要另外算钱的。

等我们吃好了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外面的毛毛雨也不下了,可是广场上却显得更加热闹。原来灰蒙蒙的建筑,被打上了灯光以后,在深蓝色的天幕下显得特别的漂亮,尤其是回廊的那一边,原本水泥石头造的围栏,居然变得有些半透明的样子,有点迪斯尼城堡的意思。站在观景台眺望山下的多瑙河,河上有来往的游船拖着长长的灯光,对面白色的议会大厦也亮了,还有右边的链子桥。于是装好三脚架,在观景台的各处360度狂扫,老婆的相机比我的好,而且手持能力较强,所以我们一个动一个静拍了无数张夜景照片。第二天再来的时候才发现晚上其实是拍照的最佳时间,不但游人较少,而且有几个白天要收费的平台,到晚上就可以自由出入了,也是观景照相的最佳点。拍完照,沿着长长的阶梯原路返回,马路上偶尔有车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空气里有点潮,但天一点都不冷,所以这十几分钟回宾馆的路是很享受的。

回到宾馆,进了房间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窗前,继续对着窗外的夜景一阵狂扫。过足了瘾,再把灯打开,才发现原来房间里的灯光也别具一格,除了家家都有的台灯、落地灯和床头灯,房间的吊顶和电视机的背面都装了一圈泛光灯(床头板后面好象也有,忘了)。当然有些地方做得有点过头了,譬如卫生间里的环保感应灯会在洗澡洗到一半的时候自动熄灭,非得走出淋浴间,冲着它挥挥手才会再打开。

终于今天回来对布达佩斯的第二印象还是不错的。后面还有两整天可以继续探索这个城市,我们将回到渔夫堡,再去老皇宫,还有佩斯的那些景点。

[未完待续]

中欧散记(十二)

      第二天早上下去用早餐,没想到这个宾馆不怎么样,可是早餐却是非常丰盛的,楼下不算很大的早餐厅里人头济济,吃的喝的一应俱全,装修也很现代。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想着今天又要开回起点,回到布达佩斯。

      吃完早餐,根据新的计划,我们要放弃一个国家,绕过克罗地亚,直接从斯洛文尼亚的东北部回到匈牙利。因为我们权衡再三,觉得当初想要去克罗地亚的唯一目的地就是去看看它的首都萨格勒布,也算多去了一个国家,多到了一个城市。可是从网上的资料看,萨格勒布更象是一个前南斯拉夫时代的城市,而不是有那么多历史遗迹的地方,只是又一个中欧城市而已。所以今天的压力应该不是很大,大约午后不久就可以到达布达佩斯了。

      天还是下着小雨,很幸运的是昨天傍晚那几个小时的晴天,让我们大致领略了这个还算比较精致的城市。沿着A1先往Maribor开,再折向东沿着A5过境进入匈牙利。这两条高速公路的状况也都很好,其中有很长一段基本上没有什么车辆,可以尽情地欣赏两边的景色。春天终于来了,路边田野里的绿色越来越多,空气中也是湿湿的,雨停了就显得有点雾濛濛,有点象江南的春天。路上开过几段高速公路,都和GPS上地图的有点偏差,可能是因为我的GPS上的数据旧了一点,还是几年前公路未完工时的样子。

IMG-20120406-00051

      开到有些丘陵起伏的地方,差不多就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匈牙利三国交界的地方,一直走就要到克罗地亚去了,我们沿着路标的指示朝左,就不知不觉地进了匈牙利。在匈牙利境内开了没多久就上了M7,一条大路直通布达佩斯。开着开着,太阳出来了,中间经过Balaton湖区,这个湖号称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可是我们就住在全球最大的五大湖地区,而且前两天刚看过最美的Hallstatt湖,这里就略过吧,还是继续往前开。其实这一路上蛮无聊的,可能是这次旅程的大部分惊喜都已经经历过了,今天是最后一段长途,而且这段路有两百多公里的直道。整整两个小时就觉得公路越来越宽,车道从两个最后增加到四五个,两边的车子也越来越多,最后车速渐渐慢下来,我们又回到了布达佩斯。

[待续]

中欧散记(十一)

      上次写到我们上车的时候正好开始下雨。离开Hallstatt,按照GPS的指示,我们再次穿过昨晚开过的隧道,从小镇的北头向左转,又进入了山区。这时雨开始大了起来,我们时快时慢,翻过几座山头,经过几个小镇,就上了A10高速公路。奥地利的高速公路造得非常好,在大雨中我们的小车还能以一百多公里的时速穿行,而一点都没有感到颠簸,这辆韩国的小车的操控性也不错;当然,天雨路滑,要小心驾驶。A10盘桓在群山之间,可能因为地形和天气的关系,有几段路雾气缭绕,让我想起了当年出差去浙江景宁的那个风雨交加的下午;又有几段高速路边的山坡就是滑雪场,有点加拿大班芙的感觉,想必这里也是一年四季都向游人开放的。一路上在奥地利境内我们还经过了几个超长的隧道,其中有两个是要额外收费的,好象都是十欧元左右。第二个收费站应该离边境很近了,有几个警察模样的人在收费站附近转悠,不知道是不是查高速收费标贴的,听说被抓到的罚款是几百欧元,整个欧洲都是这样。

      将近斯洛文尼亚的时候,我们又根据路边的指示下到高速左侧的一个休息站去购买斯洛文尼亚的高速贴纸。这地方其实就是个硕大的停车场,中间有个小屋,里面还卖一些不起眼的咖啡和食品,还有一个简陋的收费厕所,所以我们猜想这是已经到了斯洛文尼亚。继续往前开,路况还是不错,山势也没有那么险峻了。没多久我们就到了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娜(Ljubljana),这个名字拼写很拗口,读出来却很顺,把"j"读成"i"就差不多行了,我们第一次是在Rick Steves的纪录片里听到的。在许多旅游介绍中,去卢布尔雅娜,一般还要去路上经过的Bled湖,还要去附近的意大利海滨小城Trieste和克罗地亚的海滨城市Rijeka,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计划阶段就把那两个城市去掉了,而且今天下大雨,也就根本没想到去Hallstatt附近的两个湖和Bled湖。

      我们到卢布尔雅娜的时候,已经雨过天晴,跟着GPS在城里左转右转,脑子里有的方向感已经荡然无存。总算没绕很大的圈子,我们到了宾馆所在的那个小区。一路开过来的时候,发觉马路两边的房子和二十年前的北京有点相象,除了历史建筑以外,其余的看上去都应该是铁托时代的成就了。我们住的宾馆也很是如此,这是在居民小区里的一幢高层,很可能就是高层公寓改建的,甚至现在部分还是居民的住宅,因为我们在楼道里看到不少本地的中学生跑来跑去。在我们登记入住的时候,还有一个日本的旅行团也在大堂里,原来外面的大巴就是他们的,我们的车就和大巴一起停在门口不大的停车场里。到了房间,就知道这家宾馆和第一天布达佩斯的机场宾馆有得一比,就和以前中国的招待所一样,装修大概和上海二十年前老百姓的工房差不多。楼面的格局应该是在改成宾馆的时候重新布置过的,从房间的窗口望出去是另一幢一模一样的高层民居。

      虽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但是外面太阳还很高,我们放下行李,拿了照相机就出去了。在计划阶段,我们就着重找离景点较近的宾馆,今天的这家也是一样,从小区的另一边走出去,过了马路就到了一条不是很宽的步行街。走没多远,前面是一条大的横马路,往左看有一座桥,桥头上一边各有一只青铜的龙,那是西式的有翅膀的那种,所以这桥就叫“Dragon Bridge”,也算一个景点。继续沿步行街往前走,两边有几家旅游品商店和小饭店,再往前就是一个扇形的Preseren广场,这个应该是卢布尔雅娜的市中心了。广场中央是一座纪念碑,上面有青铜的人像(France Preseren,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和女神。右手边是红色立面是圣方济教堂(Franciscan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左面则是著名的三座桥(Tromostovje)。这三座桥也是扇形分布,紧挨在一起,各自有各自的桥栏杆,桥面和两岸的路面平行,很有特色。我们先继续沿步行街往前走,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转回来。这时候,路边有两处响起了音乐和歌声,想必这些都是复活节的庆祝活动了。这几天教堂里也肯定有活动的,我们走进圣方济教堂,里面就在做弥撒,我们站在后面听了一会儿,他们都是用本地语言交流的,所以我们就感受了一下气氛就出来了。

100_1717       走出圣方济教堂,我们朝对面的三座桥走去,过了三座桥就到了所谓的老城,这里的街道更宽一些,房子式样是旧式的,但是看上去要新一些、整齐一些。这个周末是复活节假期,所以大多数店铺都很早就关门了;人很少,街道就显得更加整洁有序了。这段路是市政厅的所在,所以整个街道两边的房子都错落有致,而且都维护得很好。路口有一个三河雕塑,因为卢布尔雅娜位于三条河的交汇处,这个和维也纳议会大厦前的四河雕像有得一比。市政厅也就是一排楼房中普通的一幢,不过多出来个门厅,上面插了欧盟、斯洛文尼亚和卢布尔雅娜的旗子。再往前走,我们又不小心溜进了一个博物馆,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画廊之类的地方,里面有平面和立体的各种作品。卢布尔雅娜人喜欢自诩为艺术之城,所以不但是这样的画廊里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品,连马路上各处也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展示。

      这个街区的一边是三座桥下面的那条河,另一边就是山和城堡(又是城堡!),我们转了一圈就沿着之字形的小路上山了。刚开始,路边还有一些民居,再往上就只有稀疏的树林了,来来往往有不少人在林间的小道上徒步,看不出是旅游者还是本地人。我们走走看看,虽然山不是很高,但到了上面基本可以一览整个城市的,因为这里的高楼比较少,有几个方向根本没有高楼阻挡视线。在一个小的平台上,有一个前南时期的雕塑,是金属的人像,黑漆漆地看不出个究竟,好象都举着步枪斧头镰刀什么的。

      再往上走一点点,就看到很多车停在路的两旁,人们都衣贯楚楚地朝城堡走去,应该是晚上城堡里举行什么活动了。从旅游攻略里看到,这个城堡白天是旅游景点,除了塔楼的顶端其余都是可以免费参观的,没想到晚上还是一个举办活动的地方。不过也难怪,从城堡外面可以看出城堡的各个细节都是经过进行修复的,绕到山后还看到这样的工程还在继续,这种使用和保护相辅相成的做法其实很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虽然欧洲的历史相对比较短,但在欧洲各处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和民间对各种各样历史遗迹的保护,和非常慎重的修复,很多地方即使无法恢复原样,也不会草率地拆毁或切割移做它用。相比之下几次回上海的感觉就很差,如果柏杨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每个朝代上台都会把以前的东西统统一把火烧掉,然后再重造一套能体现自身功绩的东西,物质的、文化的都是这样,前提是只要有权、有权就能搞到钱,怎么花钱都是统治者的意愿。

      我们沿着城堡一边的新式悬空走廊绕到山后,从另一面下了山,在这里还有一段上山的索道。听宾馆的人说,其实索道离宾馆更近,似乎我们应该趁城堡开放的时候先坐缆车去参观一下城堡,唉,错过了,不过这样从外面看看也挺好。下了山,我们就从老城的另一端走回三座桥,中间经过了圣尼古拉教堂(Saint Nicholas’ Cathedral),它的一扇铁门好象很有名,上面有刻画前教皇经历的浮雕。教堂里面也在举行弥撒,我们进去听了段赞美诗,虽然听不懂他们唱什么,但是悠扬的曲调却能让人的心情变的特别平静。回到三座桥和Preseren广场,街头的艺人还在那里载歌载舞。这时候天色有点暗,不过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就任由春天暖暖的夕阳晒在背上,慢慢的沿着步行街走回宾馆所在的小区。

[待续]